贵州大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焦聚访谈:专访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副院长,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谢治菊

[复制链接]

91

主题

111

帖子

5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8:2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官网  
   谢治菊——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副院长,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一,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
    记者:有学生评价您上课很精彩,条理清晰,风趣幽默,能深入浅出的讲解枯燥的知识,深得学生的喜爱,您对教学有什么心得,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谢老师: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首先在课堂上的时候,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其次,在课后,我会收集很多的课外资料,一些精彩的案例,以PPT的形式给大家展现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后,我所教授的管理,行政方向的科目是一门和很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比如新闻学,社会学等等,所以我会把很多社会时事热点与我的课堂结合起来,会提高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成功的经验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记者:最近,您获得了第七批省管专家的殊荣,是目前我校最年轻的省管专家,能谈谈您成功申报省管专家的经验吗?
    谢老师:我要从两个方面向大家分享我成功申报省管专家的经验,第一,我之所以能申报成功,那要感谢贵州省现在用人制度的改革,注重的是一个人真正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去看他们的出身,年龄等等。今年,贵州省对于我们年轻一代做学术是支持鼓励的态度,提出来的政策更加贴近我们这些“草根”的生活。关于评选标准这方面,政府也做了一下改革,分别包括对社会职位的加分有了上限规定,对于发表文章的次数没有了上限规定以及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找一些专家在北京进行封闭式的评审,或者在网上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后才会做决定)。第二,我觉得“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社会是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对于我们这些“草根”来说是有利的,只有自己强大了,我们才能抓住机会。
    记者:听说您本硕博学习的都是行政管理专业,分别就读于重庆大学、贵州大学和南京大学,您觉得对行政管理的学生而言,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谢老师:我学了行政管理这么多年,对这个专业也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我觉得作为行政管理的学生,应该具备四个公共意识:公共情怀,公共责任,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在这当中,我把公共精神放在首位,比如说,我们的学生到事业单位去工作或者做一名公务员时,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产生冲突时,就应该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是我们常讲的“主观责任”。其次,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问题,和前面讲的一样,多关注时事政治,学会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去分析事件;多关注民生,学会用不同的社会视角去分析事件的原因;重视社会实践,要多去一些部门单位去实习,增长见识,同时自己的沟通能力,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列如,法学,社会学等等,不管是什么学科,我们都不能禁锢在一个圈子里,而是要以一种开阔的视野,广泛涉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 ,“乡土是人的根,人的灵魂家园”
记者:您的专著《重拾精神的家园:贵州乡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在2012年10月出版,2013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冯爱琴就乡土教育专题对您进行了专访,并将专访内容刊载在2013年7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后来,此书又获得了贵州省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可见,此书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您能谈谈您研究乡土教育的初衷是什么?您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乡音、乡情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意义在哪里?
    谢老师:当时,市面上还没有关于乡土教育这方面的书籍,机缘巧合之下,我在2009年得到了一个关于研究乡土情况的一个课题,在这里面,我发现有很多文化都是具有挖掘价值的,才产生了写这本书的念头。
    谈到初衷,因为当时我发现了一种现象,我们省内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都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而那些懂得传统民间技艺的人又多是知识水平不够的老人,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贵州省政府出台了要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政策,开始逐步注重乡土文化,所以,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也是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养育我们的乡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我们要“重拾”乡土呢?因为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我们的乡土文化却急剧断裂了,乡土知识也日益式微了,这使我们对自己的家园越来越陌生,由此带来的认同感下降、价值观扭曲、“无根”感增加等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我们,以致现代人寝食难安。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乡音”的价值,重新体验“乡情”的魅力,重新追寻“乡魂”的影子,故而“重拾”我们的精神家园。
    四,  当正义是用来补偿弱势群体时,这种差等才是正义
    记者:您的新作《当下中国女性参政中的差等正义批判》刚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4年第9期转载,能给我们谈谈什么是差等正义吗?您为何会研究差等正义?
    谢老师:我当时在写这篇论文时,还没有人提出“差等正义”这个概念,这是我的博士导师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现在社会上存在很多现象,比如“男女同工不同酬”,“国企和私企的待遇差异”,“城乡二元格局”“官民之间的话语权不平等”等等,很多人都以为它的存在合理的,公平的,但是实际上它真的公平吗?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把人分为“金银铜铁”,现在也存在一些因为地区差异而导致“同命不同价”的现象,比如同样的一起交通事故,在北京死就可能比在贵阳死更贵一些,这实际上是人格不平等的表现。我们只有能力的差等,而没有人格的差等。理论上讲,差等正义它主要讲的是人的能力和认识这方面的差等是正义的,但是在人格这方面进行差等比较它又不是正义的。比如对待城乡差异,对正常人与残疾人这些的政策上,当正义是用来补偿弱势群体时,这种差等才是正义的。
     五,  多看书,多思考,多写作
     记者:近几年,您在科研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能谈谈您的经验和感受吗?
     谢老师: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看书,多思考,多写作”。阅读会开阔自己的视野,在书里,你会找到很多的灵感的启发,多写多思考,孰能生巧,思考多了,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其次,就是要多投稿,在保证自己文章质量的前提下,一定要勤奋。其次,学术科研一定要多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国际民生,把现实与自己的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科研。
    记者: 对于在校的管理方向的学生,你有什么建议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呢?
   谢老师:对大一的学生,应该多多关注新闻动态,多思考社会现实;对于大二的,应该多阅读一些与装也相关的经典书目;大三的学生应该到生活中古,到社会中去,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大四的学生,就开始把自己的思考,总结提炼,写成文章。
   六,书籍给予的启示
   记者: 您平时都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籍?对你影响最深远的书有哪些呢?
   谢老师:说道这里,我感到惭愧,因为我看的书大多是与我的专业相关的书籍,但是我觉得人应该要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广泛涉猎,无论是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等等。在我的印象中,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用平白质朴的语言把“乡土”描绘的很深刻。
记者:随著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人的不喜欢看书,您怎么看待我们国民每月平均阅读量下降的问题?
    谢老师: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现在社会是不断发展的,随著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也深入了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们不是不看书,而是不爱再去看纸质的书,很多方式替代了我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比如微博微信等等,是利用科技手段帮助我们阅读,这能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广,从这个方面来说,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始终相信“读书使人进步”,所以,在这个只是爆炸的社会,我们更应该在阅读中来提升自己。
               
                    (编辑 娄义梅  詹浩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17 07:04 , Processed in 1.6991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