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重发:2018年历史学考研解析之统考篇!!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224

帖子

9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6:4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青史考研帮发布了2018年历史学考研全景解析院校篇,其中涉及到了历史学考研院校统考、自主命题院校名单,中国史、世界史分科考试院校名单、“34”所院校复试分数线、报录比情况等等内容。可猛戳:重磅!!青史考研帮原创!!2018年历史学考研全景分析!!(文末有福利!!)
今天青史考研帮将会推出关于2018年历史学考研的第二篇原创,即关于历史学统考试卷名词解释和选择题分析的文章,以及统考学生复习规划和记忆方法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2018年考生所关心的。


2018年历史学考研全景解析
统考篇



一,历史学统考概述

历史学统考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2007年,教育部将历史学考研收归教育部统一命题,从此开始了历史学统考的序幕。从2007年到2012年这6年里,全国所有招收历史学研究生的院校都考同一张试卷,自2013年开始,陆续有很多学校开始了自主命题,截止2017年,仍然有将近50所高校、研究所维持统考。以下是具体院校名单:

历史学统考院校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985、211)、华东师范大学(985、211)、东华大学(211)、上海财经大学(211/985创新)、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
浙江:浙江大学(985、211)、浙江师范大学(金华)、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宁波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科技大学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连大学
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西藏民族大学(咸阳)
宁夏: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青海:青海师范大学(西宁)
新疆:新疆大学(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乌鲁木齐)
山东:山东大学(985、211)、中国海洋大学(985、211,青岛)、山东师范大学(济南)、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211)、河南大学(开封)
安徽:安徽大学(211)、安徽财经大学(蚌埠)
湖北:武汉大学(985、211)、湖北社科院,湖北大学(武汉)
福建:华侨大学(泉州、厦门)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广州、211),暨南大学(广州、珠海、深圳、211)、广东社科院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广西民族大学(南宁)
海南:海南师范大学(海口)
四川:四川社科院
重庆:西南大学(211/985创新)
贵州:贵州大学(211)、贵州师范大学(贵阳)
云南:云南师范大学(昆明)、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二,统考试卷分析

1,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4、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难度大)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基础为主)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 60分(难度相对最小)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拉分点)
5,考查范围
分中国史(上古一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三,统考选择题分析

看过历年考研选择题的考生肯定明白,选择题的难度是很大的,这种难度不在于题目本身,而在于知识点的隐蔽性,甚至有的时候教材当中都没有记录。考的东西全都是各种细节上面的问题。面对这种细节上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通过对历年统考真题的分析,我将统考选择题按照来源进行了分类,
1),名词内涵类
所谓名词内涵类就是选择题题干的中心就是这个名词,所有的选项就是关于这个名词的某个方面的说明。比如,这个名词所处的时间、所包含人物、地点、其他的名词等等。
例如:2010年统考真题选择题第一题
1.春秋时期“救邢存卫”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C.晋文公 D.楚庄王
这就是典型的名词内涵类选择题,这道题目的关键就在于“存邢救卫”这个名词,下面四个选项都是关于这个名词所包含的“人物”的说明。
2),反向名词内涵类
上面提到的是名词内涵类,也就是题干中出现关键性的“名词”,选项是对其的某个方面的说明。而反向名词内涵就是题干中关键的是对于某个名词的说解,或者说明,然后选项就是四个名词,让你去选择题干中说明的名词是哪一个。
例如:2011年统考第9题:“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提出这一论断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人物行为类
顾名思义,这种选择题它的出题方法就是一个人物对应一个事情。要么题干中出现人物,然后选项就是人物相对应的行为。要么就是选项是人物的行为,让我们选择这个行为是谁的。
例如: 3.下列君主中大力扶持佛教的是(2010年统考真题)
A.北魏太武帝 B.梁武帝C.唐武宗 D.北周武帝
4)政策列举与比较类
这类的选择题主要是在题干中说明某个人物、某个时间段、某个国家的特定时期的政策或者改革措施。而选项就是这些层侧或者改革措施的内容,有些时候是让我们选择四个选项中不属于题干的。有些时候是让我们选择其中属于题干的。
例如:10.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开始于(2012年统考真题)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扶植个体经济
  C.建立经济特区          D.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
5)特殊类
所谓特殊类,就是题干中出现“最”或者“第一”、“首先”这个词的时候,即“最早”、“最大”、“最初”等。也就是说,题干的内容就是关于某个事物的描述,即对事物具有的最大的特征的描述。
例如:
17,18世纪从事大西洋奴隶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是(2010年历史学统考真题)
A.西班牙 B.法国C.荷兰 D.英国
6)其他类
除了上述的五类以外的类型的选择题,即其他类型。这些类型的选择题主要的特点是考的知识点比较细、偏,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忽略。选项差异不大,很容易模糊。
例如:14.“赋敛轻薄,徭税俭省。各安世业,俱佃口分。假种王田,六税其一。”这段反映印度戒日帝国时期土地和赋税制度的史料出自(2009年历史统考选择题)
A.法显《佛国记》
B.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
c.慧立、彦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D.玄奘《大唐西域记》
18. 20世纪20—30年代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游击战争发生在(2015年统考真题)
A.洪都拉斯  B.尼加拉瓜   C.危地马拉   D.厄瓜多尔

综上所述,关于统考选择题的类型基本上就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到统考选择题具有知识点细、范围广,甚至有点偏的特点。那么面对统考选择题难度很大、复杂的情况下,对于统考考生来说需要怎么去复习呢?对于非统考的考生有哪些启示呢?我个人总结为,对于统考学生来说,选择题的复习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做笔记。对于非统考的学生来说,所带来的复习启示就是需要更深入的积累。因为自主命题的院校(985、211)总体来说的试卷题目还是相当专精的。

四,统考名词解释分析

统考的名词解释是统考试卷的主干部分之一,而大多数的自主命题试卷结构,其中名词解释部分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统考从07年以来,出了接近90多个名词解释,无一重复(这也是统考名词解释的一个特点)。对于这90多个名词解释,我大概做了一下分类。

1,人物类名词解释
弗莱明(2010)、拉美西斯二世(2012)、佩德罗二世(2013)、周公旦(2014)、伊拉斯谟(2014)、严复(2015)、罗莎·埃森堡(2017)
       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类名词解释11年出了7个,人物类名词解释最近几年连续考到,并且以世界史的人物类名词解释居多。政治人物4位,文学家1位,科学家1位,文学家与思想家一位。由熟悉程度来说,严复与周公旦肯定是为大家所熟知,而拉美西斯二世对于历史有一点基础的人来说也能够猜得出来大概。弗莱明的话,可能会有一部分知识范围比较广的学生来说能够知道,而佩德罗二世与伊拉斯谟可能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而今年的爱莎·卢森堡估计大多数考生都没见过。由此可见,人物类名词解释还需作为重点(近年来连续考),总体上说是偏难的,可以作为复习的重点。

2,战争类名词解释

夷陵之战(2008)、红白玫瑰战争(2009)、两伊战争(2011)、谢斯起义(2014)、商团叛乱(2015)、蒂博尼哥罗起义(2015)、壬申之乱(2016)、阿拉曼战役(2016)、北方战争(2017)
       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类名词解释11年中考了9道,其中也是以世界史中的战争类名词解释居多。其中,欧洲2个,亚洲(不包括中国)3个、非洲1个、美洲1个。中国史方面则有2个。战争类名词解释大多数还是为我们所知的,包括夷陵之战、红白玫瑰战争、阿拉曼战役。两伊战争发生的年代离现在比较近,谢斯起义高中也已经学过,也会有一些印象。北方战争长孙博书上有。而商团叛乱、壬申之乱与蒂博尼哥罗起义这个是比较难的。由此可见,战争类名词解释相对重点,但是难度不是很大。

3,文献类名词解释

《九十五条论纲》(2007)、拿破仑法典(2009)、筹办夷务始末(2010)、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2010)、黑人法典(2011)、三朝北盟会编(2012)、沙恭达罗(2012)、法经(2013)、共同纲领(2015)、十通(2016)、查士丁尼战争史(2016)
        我们可以看到,文献类名词解释11年考了11道,平均每一道,也就是说是必考题。甚至有些年份一年考了两道(2010、2012、2016),所以说文献类名词解释是历史学统考名词解释的重点考察对象。其中,世界史中的文献类名词解释,古代考了1道,近代史考了4道。中国史方面,古代史出了3道(其中史学史方面2道),近代史出了3道。就难易程度而言,九十五条论纲、拿破仑法典、共同纲领是为大家所熟知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法经、黑人法典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来说还是会有印象的。而筹办夷务始末、三朝北盟会编、沙恭达罗、十通、查士丁尼战争史这几个,对于大多数的考生来说是陌生的。这就表明文献类名词解释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多花时间去攻克。

4,组织机构类名词解释

       新四军(2007)、少年中国学会(200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2008)、南书房(2009)、北府兵(2010)、耶稣会(2010)、提洛同盟(2010)、宣政院(2011)、十三行(2011)、汉萨同盟(2011)、蒲安臣使团(2012)、 “后三头同盟”(2013)、安福国会(2014)、卫所(2015)、伯罗奔尼撒同盟(2015)、广学会(2017)
      我们可以看到,组织机构类名词解释11年出了16道,平均每年一道,同样也可以说是必考题。同样也是统考重点考察对象。其中世界史方面,出了5道。中世纪的城市商业同盟考了1道,古希腊的城邦同盟考了2道,古罗马考了1道。中国史方面出了11道。古代史上出了6道,近代史方面出了5道。就难易程度而言新四军是为大家所熟知的,而南书房、北府兵、耶稣会、宣政院、后三头同盟是具有基础历史知识的考生所所知道的,提洛同盟、十三行、汉萨同盟、卫所、伯罗奔尼撒同盟、司礼监可能相对不太熟知,但也会有印象。少年中国学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蒲安臣使团、安福国会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组织机构,相对来说并不是很有印象。所以组织机构类名词解释是重点,也是相对难点(相较于文献类有些名词解释的完全不知道)。特别是中国史的组织机构类。

5,改革类名词解释

圣德太子改革(2008)、卡德纳斯改革(2008)、彼得一世改革(2010)、穆罕默德•阿里改革(2011)
       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类名词解释11年出了4道。而且全部都是世界史方面的改革(中国史上的改革都为人们所熟知),就难易程度而言作为大化改新前身的圣德太子改革和彼得大帝的改革作为历史学考生肯定会有印象。而卡德纳斯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相对来说印象少一点,但肯定也会复习到。所以改革类名词解释的难度不是很大。

6,政策类名词解释

推恩令(2007)、金瓶掣签(2007)、三饷加派(2008)、告缗(2009)、官督商办(2009)、青苗法(2010)、法币政策(2011)、五一六通知(2012)、南北面官制(2013)、863计划(2013)、厘金(2014)、双百方针(2014)、弭兵运动(2016)、文管条例(2016)、土断(2017)
       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类型的名词解释11年出了15道,平均每年一道,也就可以说是必考题。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史的内容,出了11道,古代史9道,近代史4道。世界史1道。就难易程度来说,官督商办、青苗法、863计划、双百方针是我们所熟知的内容,而推恩令、金瓶掣签、法币政策、南北面官制、弭兵运动、土断我们也会有很大的印象。三饷加派、告缗、法币政策、厘金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而五一六通知与文管条例可能比较难以掌握。由此可见,政策类名词解释是重点,但是难度并不是很大。

7,其他类名词解释

   合约、条约、会议类:凡尔登条约(2007)、欧洲煤钢联营协定(2007)、卢布林合并条约(2014)、嘉定和议(2016)、七千人大会(2017)、卢卡会议(2017)
        条约、合约类名词解释从出的6道题目来说,稍微还是有一点难度的。而且以世界史偏多。而且2017年一下子考了两个会议,总体来说这些年的合约、条约、会议名词解释难度差距比较大,需要大家注意。
         运动(暴力)、风气类:圣像破坏运动(2008)、德雷福斯事件(2008)、1905年俄国革命(2012)、昭宣中兴(2013)、加洛林文艺复兴(2013)
         运动、风气类名词解释从出的5道题目来说,平均难度较难,考的东西还是比较深的。以世界史偏多。
          中性名词类:圩田(2007)、阇(蛇音)提(2007)、陕甘宁边区(2009)、希吉拉(2009)、凯恩斯主义(2009)、魏玛共和国(2011)、年鉴学派(2012)、江户幕府(也有组织机构类名词解释部分、2013)、柏林墙(2013)、凯末尔主义(2014)、德里苏丹国(2015)、英国病(2015)、水门事件(2017)

         中性类名词解释并不是一个类型的名词解释,只是没有包括在以上类型名词解释之中的其他名词解释。中性类名词解释11年出了13道,平均每年一道,也就可以说是必考题。其中中国史2道,世界史11道,也就是说世界史是重点。就难易程度来说,陕甘宁边区、柏林墙、英国病是我们所熟知的内容,而凯恩斯主义、年鉴学派、江户幕府、凯末尔主义、水门事件我们也会有很大印象。圩田、阇提、希吉拉、魏玛共和国、德里苏丹国可能相对比较有难度。由此可见,中性类名词解释是重点,也是相对难点。

总结

综上所述,统考试卷中的名词解释总共可以分为七个大类,其中文献类、组织机构类、政策类以及中性类名词解释平均下来每年都要考。细致分析的话文献类名词解释是最具难度的,每年都会让许多考研学子头疼不已,所以在今后的复习当中,应加大在文献类名词解释上的功夫。之所以分为七大类,除了用来分析各类名词解释所占比重与难易程度外,还可以用来为以后专门复习名词解释所为参考依据和复习思路。这一点,在下文中还会详细说明。值得补充的是,就像长孙博所说的,名词解释是历史学统考的基础内容(以至于自主命题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统考当中,选择题的出题可以看做是某个名词解释当中某个方面的考察。就最后的论述题而言,又是许多相同类型的名词解释的集合(大体上是这样的)。所以,对于名词解释的复习,是重中之重。

五,版主统考专业课254分经验
含统考全程规划

我的情况

笔者本科就读于一所末流的211大学:延边大学,位于吉林延边,与朝鲜一江之隔。由于这所大学位置比较偏远,而且知名度不高,所以我在入学第二年就决定考研。不过那个时候还只是想法而已,真正思考学校和开始准备则是在大三下学期。因为想回到南方,靠近家乡安徽,于是有几个备选: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这里面两个是自主命题,两个是统考。这个时候我开始权衡一下各个学校的难易程度,其数据大概就是复试分数线、报录比、统考试卷和自主命题难易程度。通过对比我做了一个难易程度排名: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由于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都是考研里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相对更难。而苏州大学又只是211,且历史学本身并不是强项。所以最终我选择了华东师大。


历史学专业课经验篇


从三月份开始准备,到最终12月份考研我总共花费了9个月的时间,最终结果是如愿以偿考入了华师大,其中我的专业课成绩是254分,其中包含了客观题(选择题)错了一半的情况(选择题确实很难)。由于在9个月的复习里面,我经常浏览考研论坛,获益良多。所以在考上以后回报论坛,积极与解答其中同学的疑问,和发布每日一练,最后被获准成为了论坛的版主。成为版主近一年以来,我对统考试卷和出题都有了许多的分析研究,我觉得我得出许多的收获。

历史学统考有两大特点,其一:考过的内容,将不会在同一题型中出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不会再考)。其二:统考基本上不会出现学术研究的题目,而基本上都是史实的内容(例如,肯定不会出现像自主命题出现的近十年某个问题的学术著作等等)。

第一个特点可以让我们在复习中主动排除那些考过的内容,从而减负。第二个特点告诉我们,历史学统考都是基础的史实。

而历史学统考复习的特点有三个,其一:按照试卷结构进行相应复习。其二:按照答题技巧进行相应的复习。其三:反复记忆法和三段论记忆法。

特点1,统考试卷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客观题,也就是选择题,20道,一道2分,占40分;第二部分是名词解释,8道,一道10分,共80分(理想情况下中国史、世界史各占一半);第三部分是材料分析题,两道,一道30分,共60分(中国史、世界史各一道);第四部分是论述题,近几年固定下来是3道,一道40分,共120分(一道中国史,一道世界史,一道综合)。这四个部分难易程度不同,其中最难得肯定是选择题,很难有全对的,甚至对一半以上都很难。其次是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最容易的,肯定是材料分析题(基本上都会答)。选择题特点是考的很细,而名词解释是历史学考研的主干,论述题是宏观内容的考察。


复习规划

综上所述,如果以一年作为考研的准备期间的话,

1月~6月,应该是看教材的时间。可以看一遍教材,也可以看两遍(一般情况看一遍就可以了)。在看第一遍教材的时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选择题的积累,所以需要看的很细。也可以做笔记,但是笔记不需要太细,只需要把自己认为的选择题知识点记录下来即可。

7月~9月,应该是背名词解释的时间。背诵一遍手头的名词解释书,当然不需要全部背诵(背诵记忆与理解记忆根据自身的历史基础)。至于怎么背诵,一会结合历史学统考复习的第2个特点我还会细说。

10月~11月,应该是看论述题的时间。将手头的论述题书看一遍,熟悉一遍。然后从论坛收集,或者自己整理书中没有的论述题。论述题并不需要背诵,需要了解其中的各个知识点就够了。另外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看大纲解析了。

12月~考研,专题整理,将中国史,世界史的重点专题进行整理,记忆。例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演变,边疆政策演变。中国近代史的政治派别,创办的报刊。世界古代史古希腊的对内、外战争,诸如此类。当然,还可以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常规内容整理。

答题技巧

特点2,凡是考试,特别是文科类主观题较多的考试中,都会有答题技巧。在历史考研中,这种技巧还未被大家所知,或者所运用。而更谈不上从答题技巧入手进行复习了。历史学统考试卷的主干是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其中名词解释是主干(论述题在某种程度上是若干名词解释和史实的结合)。名词解释的记忆为大家所头疼,那么如何复习名词解释呢?这就要结合特点3了,我们都知道长孙博的三段论,这既是答题方法,也是记忆方法。三段论分为第一段名词解释性质描述,第二段名词解释内容描述,第三段名词解释意义描述。其中,第一段最为重要,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因素:时间、地区、人物(或者包含的对象)、性质。其中时间和性质是必须要有的,另外两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间即名词解释发生(或存在、或持续)的时间,其时间精确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人物类的就是其存在宏观时间,战争类就精确到哪一年。性质即名词解释性质,例如文献类就说是什么类型的文献(史书、条约、文集、农书等等),人物类就说是什么类型的人物(科学家,史学家,思想家等等)。在三段论第一段中,时间与性质是必不可少的。地区与相关对象是根绝具体名词解释可有可无的。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就应该注重第一句话的记忆,而第一句话的记忆就会很简单。至于第二段内容部分,只是第一句话的展开。第三段意义部分,相信都会写的。
记忆方法

特点3,名词解释需要背诵,但是很多时候都会背了就忘。很多人都知道重复记忆是高效的记忆方法,历史学考研也不例外。如果一天中安排背诵名词解释的时间是三个小时的话,那么我认为需要花半个小时时间复习前面背诵记忆的内容。然后晚上睡觉前花20分钟回顾一天的背诵。

在这里我顺带提一下一天的复习。如果把一天的复习简单分为上午,下午,晚上(别太晚)的话。那么上午是记忆最好的时候,需要我们去背诵,去记忆。下午是我们逻辑思考最清晰地时候(午睡后),需要我们去做题,去理解,去分析。晚上是一天中归纳能力最好的时候,需要我们去归纳,去总结,去规划。根据这个去规划一天的复习,我相信会更高效(当然,因人而异)。


今天的历史学统考全景解析就告一段落了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只需要点击文章上方蓝色字体“青史考研帮”
关注我们,
然后在会话窗口输入“历史学统考真题”
就会获得一份小编亲自整理的“2007年—2017年历史学统考真题”
还有参考答案哦~~

青史考研帮院校  真题  资料  经验  资讯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青史考研帮,最专业的历史学考研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18 04:32 , Processed in 1.7609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