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师:张洋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960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一、今年的中国罗德学者名单出炉了
全世界最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在刚过去的终选周末(11月25-28日)中,决出了2016年度的四位中国罗德学者。
我作为终选委员会成员之一,有幸今年第二次参加的罗德学者的评选。今天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几位奖学金获得者的情况和评选过程。文章最后写一些自己的感受,还有....照片。
罗德奖学金很牛吗?有多牛?
罗德奖学金已有113年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国际奖学金项目,以其竞争之激烈和0.7%录取率,享有“本科生的诺贝尔奖”之称 。罗德奖学金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前往牛津大学学习,致力于为世界培养具有公共意识的未来领导者。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罗德奖学金已经培养出了8000多名分布在世界各地、活跃在各行业前沿的罗德学者。其中不乏有数以百计像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这样的各国、各国际组织的政治领袖,也有如青霉素的发现者霍华德•华特•弗洛里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星系天文学创始人和观测宇宙学开拓者爱德文·哈勃这样的科学巨人,还有麦肯锡全球总裁鲍达民等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更保持着历史上单位人群命中率最高、数量最多的普利策得主和奥运会冠军的记录。
成为罗德学者,有啥好呢?
2015年,罗德奖学金进入中国。2016年,第二届4位中国罗德学者从一众优异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被直接授予进入2017年10月进入牛津大学就读硕士或博士课程的机会,同时获得每年高于50000英镑的奖学金,涵盖就读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学院费、食宿、个人津贴、医疗保险以及行旅等相关的费用。
最新的4位罗德学者是:陈昱璇,黄钦,徐铌,江熹霖,分别来自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专业背景有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临床医学、生命科学。有致力于精准扶贫的乡村创客,有关注社会边缘人群、政治哲学公众平台的创立者,有为关注精神疾病人群建立网络平台的医学院学生,有致力于研发高效率的诊断统计学工具的运动健将。他们不仅是“学霸”,更是努力改变世界的梦想家和实干者。大家在后面可以看到他们的介绍。
二、为什么他们四人能脱颖而出,成为罗德学者?
陈昱璇
陈昱璇,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黑土麦田公益2016届乡村创客。
陈昱璇对社会创新与公共服务有着浓厚兴趣和丰富实践,她曾在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孟加拉等国家有学习交流经历,并曾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在卡塔尔和利比里亚开展教育创新项目,并在联合国人口基金实习项目中努力倡导青年赋权。
目前,陈昱璇通过黑土麦田项目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开展精准扶贫:与创客团队带领当地贫困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品牌建设、培养乡村青年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能力、保护千年苗族石头寨的文化遗产等。
陈昱璇计划从牛津学成后继续通过黑土麦田等公益平台,为中国乡村引入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关键词: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精准扶贫,黑土麦田公益2016届乡村创客卡塔尔和利比里亚,教育创新项目,中国青年代表联合国人口基金实习项目,倡导青年赋权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孟加拉学习交流
黄钦
黄钦目前在牛津大学全奖攻读政治哲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他在本科期间曾担任清华经管学生会副主席、“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授课助教,赴牛津大学进行政治理论暑期科研,并在“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完成暑期实习。
他创办了政治哲学公众平台“城与邦”,致力于激励青年人思考和探讨政治哲学问题。来自于贵州边远山区的他,一直关注社会边缘人群,长期服务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和病患孤儿关爱中心。他也是极限运动爱好者,热爱蹦极和跳伞。
黄钦计划在牛津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希望深入地研究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发展问题。
关键词:
牛津大学全奖攻读硕士清华大学经管学生会副主席创办政治哲学公众平台关注社会边缘人群极限运动爱好者
徐铌
徐铌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医学生特等奖学金。曾赴牛津大学从事基因组编辑和RNA生物学的研究,并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实习。
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神经生物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发出新型镇痛药物。作为中国医学生联合会(IFMSA-China)的副主席,徐铌在中国建立了SCORE研究交换项目,旨在提供中国和国际医学生更多科研训练。
同时,他还建立了“总会变好”(It Gets Brighter)网络平台,希望通过公共教育和真实经历分享来消除精神疾病的病耻感,鼓励人们寻求专业帮助。生活中,徐铌热爱排球运动,曾经作为北京大学男排队员获得市、校级比赛冠军。
徐铌计划在牛津攻读精神病学博士,目标成为一名医师科学家,利用医疗科技帮助中国的精神疾病患者。
关键词: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奖学金、医学生特等奖学金牛津大学从事基因组编辑和RNA生物学研究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实习在神经生物学国际顶级期刊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中国医学生联合会(IFMSA-China)副主席建立“总会变好”(It Gets Brighter)网络平台,关注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北大男排队员,排球市级比赛冠军
江熹霖
江熹霖目前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四本科生。两获国家奖学金,获得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致力于钻研生物学与统计学的结合领域,希望能够研发出高效率的诊断统计学工具。
本科期间,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并在ECE专业Thomas Yeo课题组实习;获得美国纽约大学的全额资助,前往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 Heeger的实验室研究,在计算生物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此外,江熹霖还喜好多种球类运动,且擅长中距离跑,三次参加上海市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1500m中分获金银铜牌,在400m接力中获一金二银,且在复旦校运会中保持不败。
关键词:
复旦大学思源计划学生,自然科学大类第一名常年名列年级第一,两获国家奖学金结合生物学与统计学,致力于研发高效率的诊断统计学工具新加坡国立大学ECE专业Thomas Yeo课题组研究经历纽约大学全额资助,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 Heeger 的实验室,计算神经生物学研究美国参与亚裔青年会议,讨论亚裔的生存空间上海市大学生田径锦标赛1500米金牌
三、罗德学者是如何选出来的?
罗德中国奖学金面向所有年龄在19-25周岁的中国护照持有者,对申请者的学校、学历、专业、家庭背景没有任何限制。申请者只需在获选罗德学者、前往牛津之前获得学士学位。
罗德奖学金倡导多元,希望招收到的每一个学生、评选出的每一位学者都具有不同的特质,拥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爱好,学习不同的专业。多元化的学生才能代表中国。
评选标准
罗德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希望选出具有杰出才智、品格、领导才能和服务精神的年轻人。罗德奖学金一贯遵从罗德先生的遗嘱,在评选中着重考察:学术素养;学术成绩之外的潜力(如运动、艺术、辩论等);求真、果敢、同情保护弱小、团结互助的内在品质以及领导才能。罗德奖学金支持那些具有成为“世界未来领导者”潜力的学生。
"Proven intellectual and academic attainment of a high standard is the first quality required of Scholars, but they are also required to show exceptional character, leadership in extra 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a comitment to service in the public good.
The interview will tehrefore be wide ranging in nature, designed to test candidates' intellectual skills and reasonaing ability, but also to reveal their character, core committments and potential to mak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socity. "
评选流程
罗德奖学金的招募与评选过程完全独立。中国地区评选委员会主要由罗德学者和杰出中国代表组成,挑选标准遵从罗德先生遗嘱。每年的评选委员会根据进入终选的候选人名单进行调整,核心委员会成员有7-9人,需要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人文情怀,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并要确保委员会人员性别、行业比例均衡。
每位申请者的书面申请都将由牛津大学专人进行初审,通过初审的候选人都将经过至少两轮面试,面试官由往届罗德学者、牛津大学学者、10所英美大学各自独立推荐的中国区代表组成。牛津大学基于申请者的面试表现,将选出15位以下终选候选人,进入罗德终选周末。
终选周末由社交礼仪与行为考察开始,也藉由晚宴(晚宴有4次换桌)让评选委员会对每位候选人有直观了解。在为期一天的终选面试中,每位候选人将进行至少40分钟的面试。
参与终选的评选委员会成员,针对每位候选人都有一位主审评审官,其余评委在排除学校及履历背景的潜在利益冲突之后获得可投票席位。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可能的评委仅能提供参考意见,而不具备针对该候选人的投票资格。综合终选候选人面试表现、申请材料、由牛津方面预先准备的笔记支持材料,将最终决出当年的落的学者。
评审委员会成员
2016年罗德中国的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有:
James Fallows, 罗德学者,大西洋月刊专栏作家,曾任卡特总体首席演讲稿撰写人。
Simon Rabinovitch, 罗德学者,经济学人亚洲经济编辑。
Diana Fu, 罗德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科学助理教授
姚明,不需要介绍了吧
汤玫捷,罗德基金会中国理事长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
童恺,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投资官
颜宁,也不需要介绍了吧, 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
李一诺,就是我了,盖茨基金会中国区负责人。
四、我说几句
1. 为什么候选人看上去都这么光鲜?
因为面试要求正装,不是因为他们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几位候选人家境都普通, 黄钦的家乡是贵州农村, 陈昱璇是东北考上清华的,这次从她服务的湖南的村子到上海参选,路上要三天三夜。
2. "Fight the world's fight"
罗德奖学金的这一句话, 是最打动我的, 这也是罗德学者和终选候选人都具备的特质。 所以我非常敬佩他们, 虽然只有二十出头的年纪,都是心怀天下的理想主义者。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都不同, 不过都在不同的节点,心里装下了大世界,而且为着这个大世界,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3. 勇气
每个候选人, 都让我看到了平静外表下了不起的东西, 就是勇气。现代社会没战场,看得出勇气的地方, 是选择。他们每个人成为今天的他们,都做了一些了不起的选择,我们看到的是结果,有这个结果的原因,是选择一条往往更难走,但忠于自己的路。
4. 完美
这些得到罗德奖学金的学生, 完美么?
当然不, 所以其实评选是一个很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最终遴选,于我,是看到在靓丽的成绩单,履历,和推荐信后面的那个真实的,做了各种有勇气的选择, 并为此行动的人。
所谓 “完美”,反而是我隐隐的担心。因为这个大光环也会带来“要完美“的压力。 希望不要,奖项是激励和鼓励,给每一个“有缺陷‘’,但选择做不寻常的事情, 并为之付出全部努力的人。
最后放福利一张, 二十年的朋友 :)
推荐阅读:
为什么要有梦 -写给今天的大学生
我为什么没有去哈佛?
罗德奖学金终选候选人施能:我的成长故事
罗德获奖者自己怎么说
与罗德学者擦身而过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