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15

帖子

5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15:3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
第二日


10月16日,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进入第二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阳明学研究专家为我们呈现两场主题紧密相关又各有特色的主题演讲与对话,展开思想的交锋,共享智慧的盛宴!
致良知
16日上午进行的是论坛的第三主题:致良知。在这个主题中,专家学者围绕“良知学的当代意义”进行发言。
致良知·主题演讲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帮助。把这种思想文化,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源泉,变成我们的自身的营养,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正心诚意,抵达良知。


首先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张崑将教授进行了题为“从‘修养’与‘行动’论真假良知的辩证关系”。张教授认为,如果离开了内圣之学的工夫修养,跳过了“修养”的行动,良知就会变成了假良知。即错用了工夫涵养,不仅无法回返纯善之良知,反而有让良知更加受到蒙蔽之虞,错置了本质目的与行动手段。因此,“工夫修养”是实践行动的必要因素,以保证当初投入行动的初衷或动机。所以工夫修养或行动的目的就是根据本然良知而行事。
张崑将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王霁教授的演讲主题为“阳明心学与康德哲学”。王教授认为把阳明心学置于人类哲学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把它和西方哲学在近现代的集大成者康德哲学做一番同和异的比较,也许会有一定裨益。阳明心学和康德哲学同属主体性哲学,二者中既包含同中之异又包含异中之同。康德理解的主体是人之“理性”,王阳明理解的主体是人之“心志”,这也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主体观。通过论述,王教授总结,康德的“理性”主体学和王阳明的“心志”主体学,可以在相互补充中给我们以思想启迪和滋润,助推我们健康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霁教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曹卫东先生的演讲主题为“王阳明的知行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通约性”。他认为,今天把王阳明思想作为一个重建当代精神世界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讲通约性,证明阳明心学跨文化的有效性。今天,我们重建需要哪几个层面?我归为三信:信念、信心、信仰,阳明心学之所以能够成为资源,是因为在这三个方面提供了帮助。
曹卫东教授
天地文化基金会执行理事、新英才控股集团董事长蓝春先生的演讲题目是“企业家的良知之道”,他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实践体验谈了对阳明心学的认识。王阳明提出良知,是心体之本体,良知是中国人的本。良知是一面镜子,“致良知”的过程必须是有良知的,应该把企业的经营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蓝春先生
稻盛和夫著作《活法》的译者曹岫云先生进行了题为“从‘心纯见真’到‘致良知’”。作为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先生认为稻盛和夫和阳明就像是隔着时空对话,两人心心相印。稻盛先生所说“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就是阳明所讲的所谓“格物”,“为善去恶是格物”,也就是“致良知”三字。
曹岫云先生

致良知·主旨演讲
三位专家学者围绕“致良知”进行主旨演讲。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贵州大学张新民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寻找人类安身立命的终极归宿”。良知与致良知说是阳明“教之三变”的最后教法,也是他心学思想发展的高峰。通过阐述王阳明的良知与致良知学说,张教授认为,致良知既是人类最伟大的人性去蔽化改造工程,人类追求形上意义及安身立命方面,良知和致良知学说更有其永恒之价值。
张新民教授
福冈女学院名誉教授难波征男先生进行了题为“日本阳明学的道德共同体建设”的主题演讲,由钱明教授担任翻译。难波征男先生讲到,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大悟中所获得的人生观,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其中的“吾”,既直接指阳明自身,亦即自足于圣人之道的主体,包括了所有人类的概念,意指人人所普遍固有的自足性。学于王阳明的人,能够体认到所谓“圣人之道”即自足于学习者的自身之性的时候,才能真真切切地理解到阳明之大悟的真谛。随后,他简述了阳明学在日本的发展的情况,三轮执斋与含翠堂、怀德堂,咸生书院与共育内圣道场等对阳明学的传播发展。
难波征男先生
著名文化学者董子竹先生进行了一番激情洋溢的演讲:生命本体本具光明,只是那个光明被我们自己的人欲挡住了。克服了人欲,光明自现,这个自现不仅仅要表现在像稻盛和夫这样的克服小困难,也可以治国,也可以改造整个世界。就是现在习主席提出来的,建立人类的共同命运体。董子竹先生进而阐述了如何“致良知”,那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生命本体的光明被你找到了,所以你就会产生一种生命本体本有的喜悦,那就是不亦乐乎,就是致良知。
董子竹先生

致良知·主题对话在“致良知”主题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企业家代表与学者围绕“致良知是商业之本”探讨良知与企业经营的紧密联系。



  • 地头力经营管理机构创始人王育琨先生:如果一下达不到王阳明思想的高度,那么就先要学习立志,做企业不从利益出发,而是向世间的苦处行。还要诚信经营,按道德做事,就是致良知;
  • 《时尚》传媒集团董事长刘江先生:致良知从我的理解在于行动,我做企业的初心要做一本中国最好的杂志,为了满足读者的精神生活要求,提高中国人的审美;
  • 天地文化基金会执行理事、新英才控股集团董事长蓝春先生:停止了地产商业的步伐,转而用更多的精力去做学校。做这样一个决定就是良知在左右我;
  • 北京大学魏常海教授论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关系,这两者是分不开的。“知行合一”是在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对“知”与“行”的辩证关系的论述。良知不仅仅是讲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而是一种人的内在本质,“致良知”是一种高度的道德自觉。“知行合一”有了“致良知”的内在依据,才保证了“知行合一”;
  • 致远协创软件董事长徐石先生:商业是产品和服务的交换,这个交换是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然而企业家被商业资本和利益所绑架,没有良知的商业活动会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伤害。中国的企业要重新走上世界,必须要立于阳明心学,引领一下个时代的复兴。
  • 文化学者、北京三智阳明研究院副院长李漫博先生:商业问题是经济问题,鸦片战争以来全盘西化的经济模式代替了中国原有的经济模式。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最核心的理念,佛家的空性心、道家的道心和儒家的忠,被阳明先生概括为心学。我们国家过去的经济理论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模式下,是弥补了西方经济模式缺陷的。



    阳明心学与当代价值体系

    16日下午进行的是论坛的第四大主题:阳明心学与当代价值体系。
    阳明心学与当代价值体系·主题对话
    在本主题的对环节中,大陆阳明学研究权威专家与台湾、美国、日本、韩国等境外学者在多维视野下谈论阳明心学,碰撞智慧火花。


  • 韩国岭南大学崔在穆教授介绍了中国阳明学传入韩国的情况。阳明学传入韩国最早是《传习录》,因为当时朱子学传播的更广泛,因此阳明学收到了排斥,在缝隙中的成长造就了韩国独具特色的阳明学,而其代表就是江华学派。阳明学在韩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矛盾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 日本福冈女学院名誉教授难波征男先生:阳明学从日本的江户时代到现在,给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日本人所推崇和喜爱。但是现在日本认真践行阳明学的人越来越少了,所幸的是还有像稻盛和夫等这样的企业家还在尊敬和践行着阳明学。今后我希望阳明学不仅仅只停留在学术层面,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家、日本企业家,更多的人共同为现代的阳明学发展做出努力。
  •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教授简述了在世界大的格局下阳明学的意义。现在世界格局用一个词概括——分裂:世俗与后世俗的分裂,现在世界处于后世俗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精神性的失落,产生了很多宗教极端主义;我和非我的分裂,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另外就是知和行的分裂,现在的哲学和现实生活脱节。在这个格局下,阳明心学中“万物一体”、“知行合一”、“心即理”等观点无疑表明心学的是统一的哲学。
  •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张崑将教授看到阳明学在今天的复兴非常高兴。阳明学是全面的,其中有一个智慧——“真我”,“真我”可以感通外在的人事物。当你意识到你的良知的时候,良知当下就沉淀在你的内心里。如果我们的心都是外放的,那就不可能体现出我们的良知。如果落实我们的良知在现实生活,就是要做修养工夫。
  • 北京大学教授、前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先生:我们在孔子学院有一个新的项目,叫做翻译中国,把中国的优秀的文化进行翻译。西方的思维是个人主义,但是中国是另外一种认识,中国是有家庭的,要有孝悌,这是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现在人类面对的问题不是个人的、单独的可以解决的,我们只有加强合作来共同解决。我们可以用王阳明的心学概念引入一个新的模式来思考,从二元主义到一个“己欲立而立人”转变。
  • 复旦大学吴震教授:王阳明虽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文明。文明是更高的一个层面,文明是超越国度的。把阳明的思想精神提升到文明的层面,那么阳明思想就可以成为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另外,我们要把阳明心学放置在更大的视野中,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一步步扩展开,反视阳明心学,将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明教授通过日本学者亲自来到中国考察阳明遗迹来证明“致良知”就是“行良知”。战前,日本一共有4位学者来到中国对阳明进行了考察。他们的考察,对阳明学在日本的推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些作用有直接的,有间接。行良知,我把它理解为“知”在脚下。虽然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是还是需要我们的亲身实践、感悟。
  •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站在世界不同文明传统的高度来提出如何在现代条件之下,去重新解释、重新发展阳明学的理论。王阳明重要的贡献,就是如何把自己的主体性发扬出来。主体性的建立还需要一个精神人文主义,这个精神人文主义去克服个人主义所造成的,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个体。

    阳明心学与当代价值体系·主题演讲王阳明的思想集心学之大成,代表了儒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成为当时的儒学主流。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教授的演讲主题为“阳明心学与功夫伦理”。倪教授从“吾性自足,天理流行”“ 同体异根,万物一体”“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三个方面展开。他讲道,阳明心学所代表的儒家功夫伦理包含了当代社会迫切需要的建构资源。在宋明儒学中经常提到“功夫”这个概念,良知就是功夫的本体。把生活导向美好的生活方向就是功夫。对功夫的这种广义理解是一把打开认识中国传统哲学之门的钥匙。从功夫角度看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知道是何”,而更是“知道如何”。打通两者,让价值从头脑中的理念变成现实的功夫。
    倪培民教授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玉顺教授分享了他研究的课题:“阳明心学与现代价值体系”。儒学现代化可以追溯到阳明心学,这是阳明心学的最大意义所在。尽管王阳明本人的思想并不具有现代性的性质,其形下层级的伦理政治哲学,仍然在致力于维护帝国时代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然而其形上层级的以“心”本体取代“性”本体、由个体之“心”来体证“天理”的观念,确实开启了儒学走向现代性的可能我们今天研究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开启了通向现代价值体系的可能性。
    黄玉顺教授
    董平教授进行了题为“今天如何看待阳明心学”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董平教授就三个问题展开论述,第一、阳明心学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阳明先生并没有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第二、良知是具有公共性的,良知只是一个天理,没有你我之别,良知就是“道”在个体中的本原存在,真正的“致良知”是通过个体实践时表达的普遍道理,这是公共性的;第三、无善无恶心之体。在经验生活中一切价值都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是指良知的本原存在状态,是超越价值尺度的,所以具有绝对价值。
    董平教授

    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闭幕式
    闭幕仪式在中国文化院执行董事吴建芳女士主持下进行。首先,论坛组委会副主席、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董平教授为论坛两天来的内容进行总结,汇报了两天中研讨的成果:第一、进一步明确了阳明心学的历史定位,深化了阳明心学之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第二、对阳明心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做了深度探讨,深化了阳明心学的理论研究,进一步阐发了阳明心学的思想结构;第三、企业界朋友广泛探讨、深入交流了自己在实践阳明心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对如何把阳明心学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以及个体修身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现身说法,具有普遍的示范作用。
    中国文化院院长,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本届论坛的组委会主席许嘉璐先生进行了闭幕致辞:本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落地声响最大的会议。让阳明思想落地,指导人们的生活与实践,是本次论坛的落脚点。许先生宣读了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倡议书》,向社会发出倡议,希望社会上的更多人群可以直接感受到阳明思想的内涵,唤醒人人心中所本具的良知,用心体的光明去破除一切物欲的心魔,让“知行合一”“致良知”成为社会大众的座右铭,重建个体的心身秩序,实现社会的普遍和谐。
    许嘉璐先生宣读《倡议书》

    最后,主办方北京三智文化书院理事长高斌先生进行闭幕致辞:本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结束了,但是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仅仅是一个开始,第二届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将于2017年在北京举办。另外,在2017年10月31日,王阳明诞辰之日,在浙江余姚还会再举办一次类似规模的学术论坛。最后,高斌先生发出呼喊:用“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一人类智慧来唤醒所有人、唤醒全社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高斌先生致闭幕辞

    ------关注三智书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17 07:59 , Processed in 1.8265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